8月30日上午,“中华文化美国行”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的首场演讲在华盛顿全国新闻俱乐部举行。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作为俱乐部的“早间新闻人物”作了题为《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的演讲。300余位美国新闻记者和其他各界人士与会。
赵启正说,普通中国人对美国和美国人的看法丰富、复杂、矛盾,而又富有变化。我们不应当回避历史,也不要超越现实,而应着眼于未来,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这种理解是中美两国关系的基础。
他说,中美两国的交往已有230年左右的历史了。19世纪40年代美国开发西部时,中国劳工为修建横贯美国的铁路大动脉做出了突出贡献和牺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为帮助中国运送抗日武器,在跨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上做出了贡献和牺牲。这些都将永远为两国人民所珍惜。但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八国联军曾攻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美国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明显偏袒和支持国民党一方,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又与为保家卫国而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对手,从而导致中美长达20年的隔绝与对峙状态。1972年以后,双方关系开始得到改善,两国各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增多,但在台湾问题、贸易逆差、人权、西藏等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
在展望今后的双边关系发展时,赵启正说,两国已经建立了广泛的、建设性的联系,我们可以在许多方面共同努力:在世界政治中提倡独立自主,求同存异;在全球经济中促进增长,共同发展;在国家之间发扬平等与相互尊重;在科学技术中增加知识的积累,为人民造福;在文化领域则鼓励和欣赏对方的优秀文化和文化的多样性。很显然,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两国应加深了解,加强合作,这样对推动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赵启正在演讲后回答了听众和记者的提问。
美国《行政情报评论》杂志的一名记者今年夏天刚访问过中国。他从访问中体会到,中国人了解美国的程度远远超过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他想知道中国是否有计划今后定期举办象“中华文化美国行”一类的活动,向美国人介绍中国的历史和现行政策?
赵启正说,中美之间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大多数美国人不能到中国去,所以你刚才的建议非常正确,我们应当长久地推动美国人认识中国,这不是“宣传”,而是一种公共教育。
另一些提问涉及“文革”期间中国把美国描绘成巨大的敌人,在美国人心目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如何看待1989年那场政治风波;如何改善中美贸易赤字等,赵启正都以亲身经历和事实一一给予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演讲结束后,记者在场外采访了几位出席演讲会的美国人士。
美国前驻华大使尚慕杰说,赵启正主任的演讲非常坦率,他不回避两国关系中存在的分歧和困难,同时又对美中关系的前景抱着乐观的态度。这种促进美中关系的热情和诚挚对双边关系的改善是非常有助益的。“中华文化美国行”活动反映出中国政府对维护和发展美中关系所倾注的心力。这项活动很有意义。
目前担任副总统戈尔竞选顾问的尚慕杰还指出,把中国称作“战略竞争对手”是不对的。美国和中国在许多重要的国际战略问题上可以进行合作。两个大国之间有分歧不等于就是对手,美国和英国这两个老盟友之间还常常闹矛盾呢!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柯白说,我本人从事美中关系方面的工作已有35年,今天赵启正主任成功的演讲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令人感到中国政府已经善于运用美国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同美国进行交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中国今后继续这样做。
任香港虎报驻华盛顿记者的美国人施奈德说,美中关系将是21世纪美国外交的主要因素,美国人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至少应该像对欧洲等地区的了解一样。现在美国只有1万名学生到中国留过学,而且大多是学语言,这是远远不够的。
刚才提问的《行政情报评论》杂志那位新闻同行对我说,他参观三峡坝区时,听说美国一位叫约翰·塞维奇的著名大坝专家曾为修建多功能的三峡大坝提供过咨询意见,赞成修三峡大坝。可是在美国,虽然有很多人起劲地反对修建三峡大坝,却没有几个知道塞维奇支持修坝这件事。所以像“中华文化美国行”这样的活动今后应该多搞,这有利于改变美国人对中国的不正确看法。
(本报华盛顿8月30日电)